(通讯员:程铄斐)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根据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开展“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为主题的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和“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分享活动通知要求,6月22日-7月15日,河南城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组织“河小青”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以“河”为路线,开展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河小青”服务队深入到沿黄的三门峡、焦作、洛阳、郑州、新乡、开封、濮阳,结合学院专业特色,采取参观学习、实地调研、交流研讨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队员们在活动中学习、思考、收获、领悟,在社会大思政课堂中增长才干。
生态优先,助推绿色发展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要锲而不舍抓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环政学院“河小青”服务队走进三门峡大坝、小浪底水利工程、西霞院反调节水库、陆浑水库等实地学习调研,感受保护母亲河的深远意义。三门峡大坝坝体上“黄河安澜,国泰民安”熠熠生辉的八个大字,彰显了黄河的磅礴气势,更展示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对保障黄河流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处,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大坝、水力发电机站、泄洪口等,实地学习洪水调度调水运用模式。千百年来,华夏儿女对“治河”的探索从未中断,而科学的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强化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使得黄河沿岸土地变成高产良田。
科技赋能,激发内生动力
“河小青”服务队走进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在临河广场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实地感悟“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科技既是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增量。科技赋能,为实施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增添源源不断的动力。在郑州花园口水文站,队员观看了黄河智慧治理平台的运用方式及目前智慧水利平台的动态监测和科学分析。运用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现水文、气象、地灾、雨情、凌情、旱情等的实时精准观测,为预报预测提供支撑。
在亚洲第一分洪闸-渠村大闸,工作人员带领团队成员深入参观学习,这座全长749米,集分洪、灌溉、旅游于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在黄河出现特大洪水时,启用该闸进行分洪。虽然自1978年建成后,至今从未启用过,但它却以静待的方式担负着确保黄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使命。在这里,队员们深刻领悟了“忠诚、干净、担当”新时代水利精神,感受水利工作者的伟大。
文化为基,坚定文化自信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黄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河小青”服务队走进郑州黄河博物馆、黄河花园口纪念广场、开封林公治河文化广场研学,探寻“中国黄河”文化精神,讲好黄河故事。
黄河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以黄河为主题陈列内容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馆内展示黄河地理、人文、历史、治理,是一站式展示黄河文化的综合平台和地标建筑,也是全面收藏、展示、研究和传播黄河文明的重要基地。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河小青”服务队依次走进天生黄河、中华根脉、治河春秋、体验黄河主题馆区,近距离观看黄河流域地理模型、水利工程模型、古文化遗址展品等,深入了解黄河河道演变、沿黄文明变迁,感受到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独特价值。在花园口记事浮雕、碑亭和防洪工程处,同学们聆听工作人员讲述黄河河道变迁历史事件,追忆历代人民群众同黄河水患斗争的英勇事迹,切身感受黄河精神,接受黄河文化洗礼,进一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此次暑期三下乡是一节生动的大思政课,队伍此行收获良多,感触深刻。队伍成员多来自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在日常学习中积累了丰厚的专业知识,与此次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对专业的认同感。接下来,服务队成员将以黄河流域为主线,围绕读懂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弘扬民族精神四个方面,继续开展系列调研、走访及公益活动,在挖掘黄河文化内涵的同时,积极投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踊跃参与生态文明实践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人:姜忠峰)